转载自: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302425/4231292/index.html
图为:进出境集装箱经过海关先期机检设备 陈星华/摄
今年1月份起,海关总署部署在10个城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青岛首次被纳入专项行动,承接便利化举措先行先试任务。为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在巩固前期工作基础上,近日青岛海关启动了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出台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推进重点商品通关便利化、放大海关改革综合效应等5方面18条举措,持续推动青岛口岸跨境贸易更便利,助力青岛打造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和标杆城市。目前相关措施效果正持续释放,企业畅享改革红利。
“中心仓”就是“大本营”
3月3日,11万件家居用品从位于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的青岛邦达吉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全球“中心仓”发往海外。这批货物来自国内各地,在综合保税区内根据国外客户需求进行整合,运抵海外市场后无需进行二次分货,直接进入大型商超销售。
“‘中心仓’就是公司全球化的‘大本营’。”公司负责人张长青说,“中心仓”货物发货频次高、时间紧,对通关时效要求高,通过海关分送集报、区港联动等举措,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青岛口岸兼具青岛港前湾港区与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针对企业出口货物杂、发运时间紧、订舱难等情况,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整合运用区港联动、分送集报、出口拼箱等监管举措,企业变分票申报为集中申报,货物在综合保税区和港口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了不同货物的拼箱出口。
“海关一系列举措不仅意味着通关时效的提升,退换货、退税结汇、资金周转等风险也降到了最低。”张长青进一步解释。依托海关叠加的便利举措“组合拳”,货物流转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中心仓”设置在青岛口岸。
为促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除上述举措之外,海关还通过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范围,全面实施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支持维修检测、跨境电商、保税期货交割等新业务发展,从全流程简化到单环节优化,从单体改革创新到叠加改革创新,支持青岛口岸打造对外开放的一流平台。
目前,已有5家国外企业选择将全球“中心仓”落户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每年从“中心仓”出境的集装箱近1万个,依托口岸优势在黄岛海关辖区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已达近1.5万家。
“一站式”保障“通得快”
青岛港是世界第六大港、东北亚第一大港,每年2000多万个集装箱从青岛港进出。
“原来提箱要跑港口调度、客服中心及海关查验等多个窗口,询问业务办得怎么样了,查看集装箱到哪了。现在有了手机APP,非常方便。”青岛易安达口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报关部经理王俊磊说,利用手机APP,实现了预约查验、查询、缴费、提离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王俊磊说的手机APP,指的是黄岛海关、青岛港联合打造的“云港通口岸智慧查验平台”。这一平台具有查验流程线上办理、智能确认预约顺序、流程动态跟踪及电子化提箱等功能,实现了海关与港口生产系统的信息交互,及时推送集装箱货物状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透明度。
港口和海关共同发力,应用信息化平台、智能化新技术,依托智慧查检新模式,让港口众多的进出口集装箱井然有序地流动,运行效率更高、口岸通关服务更优、企业物流成本更低。
目前,平台已累计注册各地代理企业1380家,覆盖青岛口岸代理企业90%以上,提高查验效率30%以上。
“港门口”来到“家门口”
3月1日,山东香驰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20个装载果葡糖浆的集装箱,在滨州(博兴)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完成通关手续后,搭乘铁路班列运抵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直接装船运往东南亚。
为便利企业走出国门,海关推出“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模式,内陆港出口货物只需在属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搭乘班列运抵码港口铁路场站后,无需在场站堆存、验封,直接运抵码头前沿装船出海,相当于把出海口搬到了内陆城市,“家门口”就是“港门口”。
“海关依托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自动采集集装箱号、商业封识申报信息等物流数据并传输至港口,通关效率提高30%以上。”山东港口陆海物流集团多式联运部副部长王进说。
同时,为促进支线港与干线港之间的密切联动,海关联合港口开发“水水中转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物流效率30%,今年前2个月,黄岛海关共监管水水中转业务1万多票、4.3万余箱。
目前,青岛港航线总数达到200余条,“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模式已在山东省内枣庄、淄博、滨州、即墨等4个内陆港实施,青岛港与大连、烟台、连云港等11个港口开展了水水中转业务。(薛超、任培青、方大林、张雨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