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波:“一带一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给中国带来显著的增量变化

2023-09-0614

转载自:https://www.thecover.cn/news/0iEX7nSx9ICH90qSdq8Jkw==

一、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封面新闻:“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十周年中,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其中有哪些关键时间节点及标志性事件?

范黎波: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2017年,我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告“一带一路”在经贸投资活动以及营商环境的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全新突破。2013年至2017年,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型阶段,也是“大写意”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我国创造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内涵外延充分拓展;“五通”目标扎实推进,部分愿景已取得阶段性现实成果。

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指出,“一带一路”在过去几年完成了总体布局,要转向“工笔画”阶段。第二阶段特征非常清晰,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抓落实。要干实事,出实招,见实效。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踏入关键阶段,现阶段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态度以及思维引导发展。

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标志性事件非常多,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与实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中老铁路建设与通车等。

封面新闻:“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互联互通”的内涵?能否列举几个我国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的成就?

范黎波: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会中出现关于“互联互通”的全新表述,即“要把 ‘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要把‘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其中“硬联通”与基础设施相关,比如我国在国外投资的基建,建立产业园、服务贸易区等都属于硬联通。“软联通”则与规则、标准、管理等内容有关。“心联通”则指同共建国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展各领域人文交流与合作。

在“硬联通”方面,比如在埃及投资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截至2022年底,该合作区共吸引136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5.11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33.96亿美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50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我们现在不仅是投资一个项目,而是投资一个产业链。在“软联通”方面、在很多领域,已从规则标准追随者变成引导者。比如推动了RCEP规则生效与落地。在“心联通”方面,与共建国家互办电影节、艺术节、音乐节、图书展等,比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举办十届。

二、“一带一路”扩大了“朋友圈”实现“双循环”具备基础性国际条件

封面新闻: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提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指引下,“一带一路”建设应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紧密对接,您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范黎波:过去10年,我国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国内,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目前已增加到21个,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际上,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由10个增加到19个,将近翻了一番。“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了国际“朋友圈”,使我国实现“双循环”具备了基础性国际条件。

从国内角度来讲,既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大市场的优势,又要利用好产业链完整配套的优势。从国外角度,我认为要做好资源开发。当然这种开发应该要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要有长远眼光。另外,在利用国外优势的同时,要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当地市场,让技术、管理本地化。

三、部分国家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是比较“双标”的

封面新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有西方媒体指责“一带一路”项目可能会让部分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您如何看待此类说法?

范黎波:“债务陷阱”的指责最早是印度提出来的,认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就是使发展中国家落入“债务陷阱”,使此类国家对中国产生高度依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依赖。后来,这种观点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接受,并把这个概念扩大,还上升到“新殖民主义”的高度。

我个人并不认可这种说法,部分国家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是比较“双标”的。很重要的依据是,在2022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计划被提出。该计划涵盖涉及交通、能源等实体基础设施的投资,范围覆盖世界各地的中低收入国家。这和“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是很相似的。为什么七国集团反对中国搞“一带一路”的同时,他们却在效仿?英国有句俗语,“模仿是恭维的最高形式”。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我国做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封面新闻: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袭来,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影响?

范黎波:近年来,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曾经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的经济体,如欧洲等,目前的影响力和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均有下滑。在此类国家为了守住其经济成果的大背景下,出现逆全球化声音是很正常的。

逆全球化浪潮对经贸领域的影响确实存在,可能更多涉及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经贸往来。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一带一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给中国带来显著增量变化,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2020年以来,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土。

四、“一带一路”或将成为经营主体合作共赢的国际平台

封面新闻:展望“一带一路”发展的下一个十年,您认为“一带一路”在未来可能扮演哪些角色?

范黎波:“一带一路”或将成为经营主体合作共赢和战略发展的国际平台。“一带一路”是政府倡议发起的,起步和发展前期各国政府投入比较大。随着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夯实,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参与其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一带一路”或将成为推动“亚洲世纪”关键力量。在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与投资合作更加繁荣。中国与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和中亚国家建立了许多经济联盟,与区域国家建立了广泛互动,互联互通基础更加稳固。

“一带一路”或将为成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的中流砥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又提出了新的三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核心是探讨包容性发展;全球安全倡议,旨在探讨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以另一个国家的不安全为代价;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宽容、包容和尊重文明多样性。三大倡议具有逻辑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一切都是关于互利共赢的合作,这一切都是为了发展,让不同文化、国家、大陆之间相互连接起来,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